Ableton Live 二十週年:為演出而生的音樂軟件,卻定義了音樂的創作方式

正如 TR-808 和 TR-909 定義了現代電子鼓的音色和節奏風格,Ableton Live 對於電子音樂的分量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Live 不僅在電子音樂領域備受青睞,各個領域的藝術家都在使用 Live 創造各種類型的音樂,同時也影響著其他宿主軟件的發展。 

儘管現在我們早已習慣了 Clip 的概念和網格式 Loop 播放系統,但一開始大多數音樂軟件都是圍繞「數字磁帶機」的範式而設計,專注於複製傳統錄音室系統的工作流程。不同的是, Ableton 的創造者是具有前瞻性思維的音樂家,在 DIY 精神和柏林九十年代音樂場景的冒險精神作用下,一款造成革命的音樂創作軟件就此誕生。 

柏林牆倒了,狂歡的藝術家需要 Live

上世紀 90 年代的柏林成為了前沿音樂的創作沃土。那個時代不僅誕生了 Basic Channel 這樣的 dub techno 音樂,還有諸如 Porter Ricks 的 Biokinetics 這樣的經典唱片。除了音樂以外,當時的柏林還孕育了一些如今響當當的音樂科技品牌,諸如 1996 年出現的 Native Instruments,而 Ableton 也在 1999 年出現在我們眼前。 

「你必須想象,這個地方完全處於不確定狀態,因為柏林牆剛剛倒塌。事後看來,置身其中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穩定。整個政治局勢很脆弱,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和不明確性,但在這種開放中可能會發生很多事情。」

— Ableton 創始人 Gerhard Behles 述說著。 

「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都被騰空了,或者已經破敗不堪,沒有人可以住在那裡,但它的主體結構又相對完整,所以你可以建立一個非法俱樂部 —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當時到處都在發生。總有可以表演的方法,有演出,有觀眾。那真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 

現在,只需要一對 CDJ 和擴聲音箱系統,哪裡都可以進行派對。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先鋒藝術家們需要在舞台上展現創造力。然而當時的音樂軟件並沒有為藝術家們提供可用的工具 — 你能想象用 Pro Tools 的多軌錄音架構表演 1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 Live Set 麼? 

Pro Tools 2.0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 Ableton 的創始人 Gerhard Behles 和 Robert Henke,當時的他們正以 Monolake 的名號活躍於柏林的音樂場景之中。為瞭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試圖自己寫一個可用於演出的電腦軟件 — Live 最早的化身只是出於為 Behles 和 Henke 的表演需求,而非商業用途。 

為了實現該目的,兩人不約合同的鑽進柏林技術大學學習計算機編程。他們使用 Max 代碼編寫了許多程序,並把它們拼湊在一起,只為了能夠在演出時播放特定的曲目。革命的到來是因為一位叫做 Bernd Roggendorf 的人物 — 通過朋友的朋友介紹,這位計算機程序員在 90 年代末加入了這對搭檔,鼓勵他們將 Monolake 演出所使用的軟件打包並進行零售。 

在 Roggendorf 的幫助下,Ableton Live 的首個版本於 2001 年正式發佈。 

兩位創始人認為,參與柏林的新生音樂場景是該計劃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們在場景中與藝術家們有著廣泛的聯繫,這些藝術家對現場表演的需求正在上升,因此需要一種用戶友好的工具來實現這些表演。 

「當時,人們非常渴望像 Live 這樣的軟件,並且這些藝術家已經確切知道該如何使用這樣的軟件。」

— Live 長期開發者 Christian Kleine 說道。 

Live 不斷變化著,也改變了其他軟件 

20 年來,Ableton Live 在音樂製作行業中的角色無疑發生了一些變化。2001年,Live 以一個行業創新者的角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但現在它的許多設計理念和原則已被其他品牌的軟件所採用的,其中不乏行業標桿。而以電子音樂出發的 Ableton Live 也不再局限於單個領域,現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音樂類型的藝術家使用 Live 進行創作和表演。但是其實漢斯季默早在 Live 1.0 時期就看到了它的價值。 

「我記得我們帶著 Live 的第一個版本去參加第一個展會,有幾個人走了過來,或許世界正要意識到革命即將發生。一個典型的洛杉磯音樂製作人 [穿著] 深色西裝,留著略帶灰色的長髮,後面跟著大概十個人,二十出頭,說著好萊塢作曲家的經典陳詞濫調。我給他演示產品,忙著向他解釋產品的全部內容,沒有注意到他有德國口音,因為在貿易展上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這個人提了很多聰明的問題 —‘所以你可以在這裡放一個鼓循環,不斷地改變速度,比如從 110 到 140 BPM,並且不會改變音高?’ 我說,‘是的,當然,我可以演示給你看。’ 然後我讓音頻從 30 一直加速至 999 BPM 。那個演示之後,他只是說,「你有卡片嗎,你有信息材料嗎?」所以我把我的材料遞給他,然後我才看到他的名牌,這是漢斯季默。漢斯告訴我們,‘你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我相信他是第一個意識到這個軟件可以在不同領域工作的人。」

— Robert Henke 回憶了當時的場景。 

儘管 Live 具有出色的音頻功能,但其巧妙的用戶界面和工作流程深刻的影響了音樂人的創作。Live 使用兩個主要的界面來管理製作、合成與表演功能:Session 界面提供混音台功能和基於網格的 Clip 播放系統,而 Arrangement 界面使用更傳統的水平時間線,允許用戶將隨便化的 Clip 拼湊在一起。這種設計理念立即贏得了眾多電子製作人的青睞,在 Beatmaker 和樂隊當中也頗受歡迎。 

在 Clip 網格系統中即興創作,然後在時間線上進行編曲,這種在時下人們早已習慣的創作方式,卻歷經多年的時間才逐漸成熟。所有的一切都要從 Ableton Live 最初的理念開始。 

Live 的最初概念源於創始人 Behles 和 Henke 製作音樂的方式。 

「我們使用了當時可用於音樂製作的東西,包括硬件設備和用於編輯工作的 Pro Tools 軟件 — 我認為 [Live] 的需求正是源於這樣的創作方式。」

— Behles 回憶道。 

「我們意識到,當時的軟件根深蒂固地植根於傳統的錄音室概念中,這與我們的音樂創作流程陰差陽錯。我們想給音樂軟件帶來更加流暢、即興的創意,讓音樂自然而然地來自於真正的音樂創作。」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系統,讓我們能夠在舞台上即興發揮。其他軟件是針對錄音棚設計的,是用來錄制的,但我們不想錄制,因為我們演奏樂器並不在行。我們想以一種好玩的方式與電腦互動。」

— 聯合創始人 Robert Henke 解釋說。 

對於電子音樂作人來說,由於現場表演的需求和電子音樂的理念,意味 Ableton Live 的工作流程比傳統的宿主軟件更加實用和直觀。Ableton Live 定義了一種特定風格的音樂軟件 — 一種彌合錄音工作區和樂器之間的橋梁。Live 的顛覆性在於:它讓你以演奏的方式創作音樂,而不是一個樂器接著一個樂器進行錄音。 

Live 提供了一個有機的互動環境 — 它允許多個硬件和軟件同時演奏,將它們錄制下來,並操作錄制好的素材。雖然現在這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 Live 推出之前,電子音樂人和樂手們都無法如此灑脫的表演和創作。 

正如它的名字那樣,Live 也許正是為演奏而生。Live 的出發點與其他宿主軟件有著本質的區別,以至於 Live 1.0 完全專注於循環音頻和採樣,主要考慮現場表演。Ableton 在後續的更新中仍然尊崇此理念,他們考慮的如何更好的鏈接和控制硬件,如何更直觀的添加效果器,如何讓虛擬樂器更加自由,如何更快的處理音頻素材,等等….. 這些理念和功能無疑迎合了硬件玩家和樂手的需求,加速了音樂創作的過程,也深刻的影響了其他宿主軟件。 

有意思的是,這些針對演奏設計的功能會反過來影響音樂的創作方式 — 例如原本用於 MIDI 鍵盤分區的 Zone 功能被用於復採樣,Session 界面的順序播放規則可以用來創造 Jungle 的 Drum Break 切分,等等….. 不同的音樂人對於軟件的功能有著不同的理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用法。當這些有趣的想法反饋到 Ableton,會被再度完善,成為軟件的一部分,不斷進化。 

最終,Live 從創作工具與錄音軟件之間的橋梁逐漸變成了現在最受歡迎的宿主軟件之一。 

回頭來看,Live 的初代版本已經出現了很多 2021 宿主軟件上的設計元素 — 最明顯的就是 Clip 播放系統,已經被用在 Logic 等宿主軟件,以及 Akai Force 這樣的硬件當中。 

不再局限於 Live 的 Ableton

在推出第一款產品時,Ableton 的規模還很小 — 1999 年至 2001 年間, Behles、Henke 和 Roggendorf 的三人團隊開發並推出了 Live 1,隨後在發佈時成長為一家員工不足 20 人的公司。儘管資源有限,但事實證明 Live 1 的推出取得了成功。 

今年是 Live 的 20 週年,也是 Ableton 的 22 歲生日。過去 20 年來, Live 和 Ableton 都發生了一些變化,Live 也不再是 Ableton 的唯一產品,但 Ableton 仍然貫徹其理念 — 從開放 Link 同步標準,免費的音樂學習網站,還有 Loop 音樂人峰會,他們一直在打破創作隔閡,深刻的影響著音樂製作進程。 

Ableton Live 歷史版本回顧: 

  • Live 1:Ableton Live 1主要用作現場表演工具,錄制DAW內的每一個樂器。早期版本結合了時間拉伸算法,以便將錄制的音頻與所選的 BPM 相匹配。Live 1和Live 11之間唯一的主要區別是沒有MIDI Clip,這也是 Live 1 沒有成為主流工作站的原因。 
  • Live 2:Ableton Live的第二版引入了多軌錄音和點按測速,以及保存和調用預設的功能。第二版增加了更多插件,如 Simple Delay,Redux,Vinyl Distortion,和 Reverb 已經可以用來作為錄音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插件在過去的 11 年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 Live 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提供了這些功能。 
  • Live 3:在Live3中引入了單個 Clip 包絡、MIDI映射、EQ3、Resonator 效果和 Utility 插件。 
  • Live 4:這個版本的Ableton Live包含了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更新。Live 4推出了 MIDI 支持、內置樂器,如ImPulse、Simper和 Operator,以及跟隨動作等功能。它的界面開始形成,將現場表演與專業音樂製作結合起來。 
  • Live 5:Live 5增加了MP3支持,Phaser和Flanger 效果器,凍結軌道,以及MIDI Arpeggiator 琶音器。 
  • Live 6:Ableton實現了視頻的播放和編輯,使Ableton成為一個完整的宿主軟件,涵蓋了現場表演、音樂製作和視頻編輯。該版本在 EQ 4中增加了4個均衡器頻段,提高了音頻質量,因為你可以使用更少的均衡器來達到同樣的效果。 
  • Live 7:這是Ableton第一次在推出 Suite 版本的同時推出多個版本。他們採用了更多的採樣、效果器和樂器,重點放在 Drumrack。這款革命性的採樣器包含多達122個插槽,每一個插槽都可以使用 MIDI 來觸發採樣。 
  • Live 8:該版本沒有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進了Warp算法,增了音頻片段淡化,引入了Frequency Shifter, Multi-Band Dynamics, Overdrive 和 Vocoder 效果器,並增加了今天大家常用的律動池功能。 
  • Live 9:在Live 8發佈一年後,他們在Ableton中加入了Max for Live。開發人員可以構建自己的插件,並與世界其他用戶分享。Live 9將其佈局更改為我們熟悉的樣子。並實現了 Audio-to-MIDI功能 — 可以將鼓、旋律和人聲和聲轉換為MIDI 音符。值得一提的是,Ableton同時發佈了他們的第一個硬件控制器 — Ableton Push,將軟件延伸至硬件界面。 
  • Live 10:軟件中的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的縮放都有了很大的改進。Live 10 加入了新的波表合成器,Drum buss, Echo, Delay 效果器,以及 MIDI 捕獲功能。另一項重大改進是分組功能,讓用戶可以在已有編組中進行在分組。 
  • Live 11:Ableton Live 11於2021年2月23日上市。這個版本實現了一個完整的 Vocal comping 功能,可為單個軌道錄制多個版本,並選擇錄音中最好的部分。你可以鏈接軌道進行同步編輯,一次選擇多個 Clip。Live 11 還增加了新的樂器和效果,如Hybrid Reverb, Spectral Resonator, Spectral Time, Pitch Loop 和 Bouncy Notes。Follow 功能將在播放時跟蹤BPM,這樣 Live 就會成為你樂隊的一員。 

转载文章出自 Midifan.com

Categories: blog, production, sound
Q

Written by:Q All posts by the author

analog design digital structure 來自南台灣古都的已婚大叔,喜歡DJ、電子音樂、數位科技、電影、閱讀、旅行、羽球、Camp、吃吃喝喝、貓奴一枚...

say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