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Apple之後沃茲尼亞克在做什麼

做自己。

電視劇《矽谷》中有這麼一個橋段。 劇中角色 Erlich 說,「我會像史蒂夫一樣幹出一番大事業。 “工程師出身的主角 Richard 反問,”你說的史蒂夫是誰?約伯斯還是沃茲尼亞克?“”約伯斯只是一個演示者,他其實一行代碼都沒寫過。 嚴格地說,是沃茲締造了蘋果。 “Richard 接著說。

蘋果的奠基人到底是誰?”,這個問題在 80 年代以前,或許還有討論的價值和空間。 但從 1981 年之後,這個問題不再有意義,因為沃茲離開了蘋果。 之後賈伯斯推出的那些劃時代的蘋果產品,都與沃茲無關。

今天,提到沃茲,大部分人仍會冠以「蘋果聯合創始人」的頭銜。 也有人會說,Apple II 仍是沃茲尼亞克實現過的最大成就。 換言之,離開蘋果之後,沃茲“一事無成”。

答案真的這麼簡單嗎?從 1981 年到現在,沃茲尼亞克到底經歷了什麼?40 年後,他到底成為了誰?

Woz,電子工程師

1950 年,沃茲尼亞克出生於加州的一個中產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 在沃茲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指導他學習電子技術。 沃茲也的確繼承了父親的工程師天賦,13 歲時,他就考取了美國業餘無線電執照,成為了一名「火腿族」(業餘無線電收發愛好者)。

中學時期,沃茲開始對數位電路產生興趣。 初中時,他用晶體管自己組裝出了一台「加減法器」。。 高中時,他因為在電子工程上展現出極高天賦,被老師介紹到本地一家電子公司打工,開始接觸程式設計語言。

那是 60 年代,「計算機」還只是一個非常初級的概念,更多只是一種規模更大的“數位電路”而已。 沃茲站在個人電腦時代來臨的前夜,即將掀開幕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在他身邊,是另一個將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史蒂夫·賈伯斯。

約伯斯和沃茲尼亞克就讀於同一所高中,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聽音樂。 約伯斯之所以會對電子技術感興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沃茲影響。

約伯斯和沃茲尼亞克有不少共同點,比如他們都喜歡音樂,都是“反文化運動”中的嬉皮士先鋒。 以及,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從大學休學、退學。

1975年,從大學休學的沃茲,加入了一個“家釀電腦俱樂部”。 “家釀”這個詞出自“家釀啤酒”,當時身處技術浪潮潮頭的人們認為,計算機也應該可以像啤酒一樣,在車庫裡,由自己親手釀造。

加入俱樂部后不久,沃茲決定和賈伯斯一起,在賈伯斯養父母的車庫裡,“釀造”自己的計算機。

幾個月後,1975 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沃茲終於調試好了一塊自製「電腦主機板」。。 他將這塊主機板,和一台黑白電視機的電路連在一起,又將寫好了程式的“卡帶”插在主機板上,敲擊鍵盤,電視機螢幕上就出現了字母。

就這樣,沃茲組裝出了一台“個人電腦”,品嘗到它的滋味。 後來,這台電腦被命名為Apple I。

基於這台電腦,沃茲和賈伯斯一起,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他們最終賣出了約 150 台 Apple I,賺到了蘋果的第一桶金。

靠著這筆錢,沃茲又開發了性能更強、功能更多,能顯示彩色,各方面產品完成度都更高的 Apple II。

Apple II 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台取得商業成功的「個人電腦」。 甚至可以說,它翻開了人類文明的新篇章。

站在今天的視角回顧歷史,也正是從Apple II開始,電腦不再是“數位電路的集合”。 特別是到了80年代,圖形化介面的浪潮席捲而來。 之後,電腦使用者、軟體工程師,都不再需要懂「電子工程」 ,不需要懂基本的數位電路結構。

但沃茲並沒有從「電子工程師」的身份里走出來,他一直是一個單純的「工程師」。。 離開蘋果之後,沃茲先是回到大學,完成了之前未完成的學業;之後又設計製造了一系列“小發明”,包括一款能夠控制家裡所有電器的“萬能遙控器”,和一個基於 GPS 的物品追蹤器,“宙斯之輪”。

不得不說,沃茲對需求的洞察非常精準。 無論「遙控」還是「追蹤」,今天的「智慧家居」,蘋果的 AirTag,都是在滿足類似的需求。

但相比今天那些基於網路協定的成熟產品,沃茲的萬能遙控器、“宙斯之輪”從基本理念上就落後了太多。 它是一個基於“前互聯網時代”思維造出來的東西,自然沒有取得商業成功。

但沃茲仍然「樂在其中」。 對他來說,“發明”的樂趣並不一定是要改變世界。 他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用工程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足夠有趣。

懷著一顆電子工程師的初心,他度過了離開蘋果之後的40年。

Woz,任性的天才

除了作為工程師專業的一面,沃茲也有「孩子氣」的一面。

少年時期的沃茲非常“貪玩”,喜歡搞惡作劇。 中學時,他曾製作過一個會發出滴答聲的「電子倒計時器」,啟動時,很像定時炸彈上的計時模組。

沃茲把它放到同學的課桌抽屜里,想嚇嚇同學。 結果,是路過的校長先聽見了計時器的滴答聲,嚇得校長魂飛魄散。 最後,沃茲受到了停課兩天,在青少年拘留中心拘留一晚的處分。

但沃茲並沒有因此就變得「規矩」起來。 1969 年,剛進入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沃茲,就因“入侵學校的計算機系統”被開除。 回到家鄉灣區之後,他又開發了一套電話系統,想假借美國總統尼克鬆的名義,給羅馬教皇打電話。

除了被高中處分、被大學開除,沃茲的「貪玩」甚至將他帶到過生死邊緣。

1981年,沃茲駕駛一架 A36TC 小飛機,從加州的天空公園機場嘗試起飛。 飛機在爬升階段出現故障,摔落回跑道。 失控的飛機在衝破兩道護欄后,最終撞上機場邊緣的路堤,才停下來。

沃茲在事故中受傷,出現了短期失憶的癥狀。 也正是因為這次事故,讓沃茲決定暫時離開蘋果,回到加州伯克利大學,完成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學業。

經歷飛機事故,沃茲似乎改變了很多,但他仍保持著孩子般單純的好奇心。

1982年,離開蘋果後的沃茲出資舉辦了兩場“美國音樂節”(US Festival),邀請了不少當時的搖滾巨星,其中包括U2樂隊。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蘋果也和U2聯名推出了一款特別版 iPod 播放機,那是蘋果歷史上唯一一次和明星合作推出產品。

進入 90 年代,沃茲在一所小學當了 10 年的電腦老師。 他將教育視為自己人生的第二個長期目標,因為對學生來說,擁有一個好老師,至關重要。 2017年,他又創立了一家在線教育公司 Woz U,向任何有知識需求的使用者提供教育內容。

回顧沃茲離開蘋果的 40 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為了滿足自己。 他將“親手做具體的事”視為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這件事能不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改變世界,反而沒那麼重要。

今年,沃茲又剛剛參與創辦了一家太空公司,Privateer Space。 他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太空上的谷歌地圖」,定位並清理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説明太空飛行器安全地上天。 他們的口號是「説明人類維持太空安全性和可觸及性」。

工程師拯救世界

就像電視劇《矽谷》里,工程師出身的 Richard 將沃茲奉為蘋果的奠基人。 也有另一派觀點認為,沃茲的一生,除了 Apple II 之外,再無什麼真正的成就。

46年前,沃茲和賈伯斯共同創辦了蘋果公司。 名字同為史蒂夫的兩個人,恰似這個世界的“一體兩面”,約伯斯是“遠見者”,沃茲則是“實幹家”。 這兩種人到底誰更重要,可能永遠爭不出一個答案。

如果要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兩者,沃茲作為工程師,更像是“播種者”,他開發技術,種下種子,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賈伯斯則是“灌溉者”,通過悉心照料,讓一顆好種子發芽、生長,成長為改變世界的產品。

對世界來說,想要進步,兩種人都不可或缺。 只不過在今天,或許有太多人都想成為賈伯斯,少有人願意成為沃茲。 畢竟,只有前者才能站在聚光燈下,受萬眾矚目,獲得巨大回報。 太多人都在想,下一個“原爆點”在哪裡,卻少有人真的動手,去點燃那一個火花。

一切的關鍵仍在於心態。 沃茲並不關心自己是不是「蘋果公司奠基人」,他最終成為了自己。 在他的人生詞典里,“樂在其中”就是最好的狀態。

他可以是個人電腦時代引路人,但也可以是惡作劇鬼才、是萬能遙控器發明家、是小學電腦教師,以及,最重要的,他是一個工程師。

1980年,蘋果公司上市前夕,沃茲做了一個決定:任何蘋果員工,都能以5美元的優惠價,從自己手裡購買股票。 這個價格,只相當於IPO定價的四分之一不到,幾乎是「半賣半送」。。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當時的賈伯斯,沒有為大部分蘋果員工準備股票。 而沃茲認為,員工為公司做出了貢獻,應當讓他們也成為公司的“主人”。

40 年後,為員工派發股票,已經成為今天互聯網創業公司的一種慣例。 沃茲通過這種方式,放棄了大約45萬股蘋果股票,這部分股票的價值,在今天,高達160億美元,遠超沃茲的身價。

但對沃茲來說,“賺大錢”從不是目標,甚至不是目標之一。 他最終成為了自己,一個“永遠親手做事”、“不在乎商業成功”的工程天才。

這就足夠了。

via cnBeta全文版 https://m.cnbeta.com/

Categories: blog, hobby, technology
Q

Written by:Q All posts by the author

analog design digital structure 來自南台灣古都的已婚大叔,喜歡DJ、電子音樂、數位科技、電影、閱讀、旅行、羽球、Camp、吃吃喝喝、貓奴一枚...

say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