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8 條給音樂製作人的編曲小提醒

8 條給音樂製作人的編曲小提醒

作者:Joe Albano

編譯:兔子

使用現在的DAWs進行編曲,你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自由創作。這裡有8條專業的小建議讓你避免一些錯誤,獲得更好的編曲的可能性。

編曲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對於藝人與製作人來說,編曲中可以選擇的方向是無止境的。就算是那些入門已久的從業人員也在不斷地尋找編曲新的可能性。本著這種精神,這裡我們提供8個快速的小建議,有的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有的是編曲中值得大家注意去避免的地方。

1. 做出選擇

在最初的錄制和嘗試當中,我們常常會獲得許多的素材和錄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把他們全部都用到最終的編曲裡面。通常來說,音樂通常是由製作人和藝人挑選出來最合適相性最好的素材有機地組合和編排得到的結果,而不是強行把所有錄制的素材和表演的簡單堆砌。。

這還意味著也許需要放棄使用一些非常棒的演奏素材或者一些特別酷的聲音,這在參與者比較多的情況下會變得比較複雜(放棄使用其中一些素材可能會讓樂隊成員或者合作者失望)。就算是特別棒的演奏,如果不能符合項目的方向,強扭的瓜不甜,還不如放棄使用。好東西總會發光,當前項目不合適的東西也許可以放到以後的項目去使用。

不要一味地堆砌—要挑選出最適合歌曲的素材。

2. 樂器組合

當藝人和製作人在特定項目中製作一系列曲子,也許會要求整個項目中的樂器音色保持一致,但是引入一些細微的變化和音色的變化通常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這種變化並不是說要把吉他和合成器全部換成弦樂四重奏,只是簡單的調整或者增加一兩軌音色即可。

為不同的曲子選擇不同的樂器組合

就算是很細微的變化也很有用——比如,把其中一些木吉他換成曼陀鈴或者類似的樂器;嘗試使用大貝斯替代電貝斯;用Rhodes或者Wurlizer代替鋼琴等等。這種音色上的變化,能讓聽眾在不同的曲子中獲得音色上的新鮮感,甚至在同一首曲子的不同段落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讓聽眾保持新鮮感。

3. 不要搶過主音

就算是混音初學者都知道把主唱的聲音突出,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歌曲的編排上。保持其他樂器部分不蓋過主聲部分的旋律和歌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當這段旋律是這首歌的最主要部分的情況下。有些時候某些部分即便音量上沒有問題,也有可能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本該作為伴奏的吉他riff可能會有一兩個音跟主聲打架,有可能是音高上的問題(比如一些單獨聽起來沒有問題的經過音,可能跟主唱旋律放到一起就會是一個不協和的音程)或者節奏上的問題(某些切分音跟主旋律的節奏就是不能合到一起)。有時候製作人會更加關注主聲部分,而忽略了這些細小的問題,所以在製作中,製作人應該不時換一個角度,用新鮮的聽覺,去聽聽主聲與伴奏之間的配合與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4. 委託他人

許多獨立製作人和藝人需要一個人完成錄音室里的所有工作,但是無論何時,將製作中的某些部分委託給其他人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們能帶來不一樣的新鮮角度。一個有天賦的多樂器演奏者也許可以完成編曲中所有部分的錄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讓其他人來參與歌曲製作就沒有其他好處,也許可以讓別人來嘗試錄制其中的一些部分。樂手很容易會養成一些自己的演奏習慣,加入一兩軌其他人的演奏錄音可以帶來一些不錯的變化。

5. Double!

這裡說的doubling並不是指混音中常用的doubling錄音技巧(某些部分演奏兩遍或者複製其中一邊加入一些延遲),我指的是更傳統意義上的,或者說標配上的doubling-用兩種不同的樂器來演奏相同音高的樂句。在管弦樂編配中,這是長時間里被廣泛用來給固定的管弦樂編制里加入新的音響效果的方法-當兩種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個音高的樂句的時候,他們的聲音和泛音會融合與相互影響,製造出兩種樂器單獨演奏時無法獲得的全新音響效果(比如,長笛和雙簧管,吉他和鋼琴等等)。再加上演奏中無可避免的音高和時值的細微差別,你可以得到色彩更加豐富的音色選擇,而不用過分在意特定的樂器編制。

6. 能伸能縮

許多編曲都從簡單的配置開始,然後不斷地加入元素增加音樂上的緊張度—毋庸置疑,在特定的音樂風格中,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編曲方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和吸引聽眾在聽一首曲子時的興趣和情緒。但是有許多人在使用這種技巧的時候,情緒上升的速度過快,沒有留下後續的編曲的餘地(從音樂的緊張度來說),造成後續編曲重復,結構過於平緩地結束。

歌手常常會這樣(尤其是在合唱比賽節目中),在旋律遠遠沒有起來的時候,突然進入情緒加入一些突然的高音,聽眾這時候往往沒有做好準備。編曲也很容易受到影響。某一軌通常會弱起(比如說吉他,鍵盤或者別的樂器)接著樂隊才會一起進來,但是如果樂隊在第一遍副歌的時候就一起強起,那麼接下來的兩遍或者三遍副歌可能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反而會造成重復和反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在第一次副歌的時候做一個能量的區分,整個樂隊進入,但不是加入所有的能量,然後下一次副歌加入稍微加強的聲音和額外的節奏,將最大的能量留到bridge和solo部分,當然最後不要忘記給最後一次副歌和結尾留下餘地。

7. Comp!

在現在的音樂工作室中,comping是一種很常用的編曲技巧,錄制很多相同的音軌,然後將最好的幾遍剪輯組合到一起,得到最終的音軌。對於任何樂器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但是最常用還是人聲。但是,現代音樂工作室有許許多多的工具可以用來獲得完美的表演(在這裡特指人聲錄制),但是需要適可而止,濫用工具並不是一件好事—comping技巧也是這樣一種工具。

有的製作人,為了完美的人聲表演,不單單剪輯不同的樂句和分段,甚至會剪輯更小的單詞、咬字甚至某些元音。這樣在技術上確實可以得到完美的人聲錄音,但是這樣的過程中會損失不少音樂性和個性。許多人聲錄音,在演出上有連貫的整體性,包括歌手的音色、聲音的緊張度、氣息以及對於歌詞的處理和配合歌曲的動態。但是很少有歌手能在每一遍錄音中能有完全相同的呈現,他們的演出通常會隨著錄音的進程逐漸提高和產生變化。

更謹慎地使用Comping可以保留更多的音樂性

如果comping剪輯到非常細微的句子單詞,那麼就會損失掉本來完整樂句錄制時的完整性以及音樂性上的動態,得到的是技術上完全沒有錯誤的音軌。另一種方式是更謹慎地進行comping,首先找到錄制的最好的一遍,然後通過comping來修正小問題和提升某些樂句的演出,只替換長條的樂句,保持原有樂句的音樂性,只修改某些單詞的不得不改的錯誤,保持原有樂句的特性。

8.保留演奏中的「人性」

與上一條建議提到的(comping),有時候避免過分的「完美」反而更好。當然,這條建議可能需要根據音樂風格而定;有一些風格的音樂需要節奏上的完美(比如舞曲等等),100%的量化節奏是這種風格決定的,其他的工具,比如音高修正(Auto-Tune),這種工具帶來的完美音高,也許會故意用來製造某些效果。

但是對於其他很多的音樂風格來蘇紅,尤其是那些經常用於現場演出的音樂,最好保留一些「不完美」在裡頭,這樣可以保留演奏者的獨立性而不是把所有東西都修成一樣。部分量化(少於100%的時值量化)以及某些短句上的音高修正可以保留許多人為的「不完美」,聽起來更真實。

總結

總結一下,在編曲中,常常需要回頭考慮一些其他的替代方法或者選擇其他工具,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派上用場。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183月第144

Categories: production, sound
Q

Written by:Q All posts by the author

analog design digital structure 來自南台灣古都的已婚大叔,喜歡DJ、電子音樂、數位科技、電影、閱讀、旅行、羽球、Camp、吃吃喝喝、貓奴一枚...

say something...